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云南大理至丽江高速公路

来源:云南地质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工程概况 大理至丽江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横12杭州至瑞丽公路的联络线,是我国第一条通达藏区的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对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打通滇藏公路运输的

一、工程概况

大理至丽江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横12杭州至瑞丽公路的联络线,是我国第一条通达藏区的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对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打通滇藏公路运输的快速通道,促进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和平与繁荣,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具有重要意义。

大丽高速建设总里程259公里,其中主线192公里,连接线67公里。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24.5米,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全线路基土石方4253万立方米,特大桥米/15座,大桥米/187座,中小桥米/217座,隧道米/10座。互通式立交12处,分离式立交11处,收费站12个。服务区、停车区、管理处、监控中心、观景台共19处。

大丽高速利用沿线取弃土场及三角地带,建设了8个观景台,在沿线服务区设置了多个雕塑墙和文化景观,展示公路沿线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交通文化等

工程于2010年6月开工建设,2013年12月全线建成通车,2016年5月竣工,总投资187.99亿元。

二、科技创新与新技术应用

1.设计理念的创新,“以功能为主线,以安全为核心”作为总体设计原则,以“安全、舒适、耐久、节约、和谐、融入旅游文化”作为设计理念,较好地实现了“以大丽高速公路为纽带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以大丽高速公路建设为契机保护和弘扬区域内的民族文化;以大丽高速公路建设为动力推动区域内的环境保护”“建设一条旅游文化路”的设计目标。

2.技术创新与应用。

(1)针对项目特点开展了公路与铁路小垂距交叉软岩隧道设计施工关键技术项目研究,创新研发形成了一套小垂距软岩交叉隧道设计、施工和监测技术体系。

(2)深厚湖相软土地基处治技术及工程应用,成功治理了沿线50多公里的深厚湖相软基,确保了工程质量,有效减少了路基工后沉降及桥头跳车,提高了行车舒适性与安全性。

(3)三维成像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成套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准确预报掌子面前方地质构造和不良地质体的空间分布位置,超前掌握隧道围岩类别及地质情况,确保隧道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整体稳定,达到设计的动态再优化和设计合理性有效验证,并控制施工、保证质量。

(4) 研制定型可移动式喷淋养生台架,节约材料和用地。

(5)率先在云南采用高速公路交通地理TGIS信息系统、绿色通道不停车检测系统、车辆高温检测系统等8大系统,为高速公路智能化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挖色立交——通向洱海东岸的旅游通道

具有民族特色的双廊隧道,最大限度实现了洞门“零仰坡”

长育大桥——全长3.5公里,为避免穿越洱海和避让村庄和农田,大丽高速公路指挥部优化设计改路为桥,沿山脚而建,节约耕地500余亩

三、获奖情况

1.2014年被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交通运输部评为“公路水运建设平安工程”。

2.2016年被水利部授予“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

3.2016年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奖3项(其中: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

4.国家和部级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4项。

5.QC成果奖15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10项)。

6.国家专利17项。

项目根据工程建设,开展了10多项科技攻关以及20余项“四新”技术应用,为保障大丽高速公路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工程概况大理至丽江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横12杭州至瑞丽公路的联络线,是我国第一条通达藏区的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对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打通滇藏公路运输的快速通道,促进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和平与繁荣,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具有重要意义。大丽高速建设总里程259公里,其中主线192公里,连接线67公里。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24.5米,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全线路基土石方4253万立方米,特大桥米/15座,大桥米/187座,中小桥米/217座,隧道米/10座。互通式立交12处,分离式立交11处,收费站12个。服务区、停车区、管理处、监控中心、观景台共19处。大丽高速利用沿线取弃土场及三角地带,建设了8个观景台,在沿线服务区设置了多个雕塑墙和文化景观,展示公路沿线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交通文化等工程于2010年6月开工建设,2013年12月全线建成通车,2016年5月竣工,总投资187.99亿元。二、科技创新与新技术应用1.设计理念的创新,“以功能为主线,以安全为核心”作为总体设计原则,以“安全、舒适、耐久、节约、和谐、融入旅游文化”作为设计理念,较好地实现了“以大丽高速公路为纽带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以大丽高速公路建设为契机保护和弘扬区域内的民族文化;以大丽高速公路建设为动力推动区域内的环境保护”“建设一条旅游文化路”的设计目标。2.技术创新与应用。(1)针对项目特点开展了公路与铁路小垂距交叉软岩隧道设计施工关键技术项目研究,创新研发形成了一套小垂距软岩交叉隧道设计、施工和监测技术体系。(2)深厚湖相软土地基处治技术及工程应用,成功治理了沿线50多公里的深厚湖相软基,确保了工程质量,有效减少了路基工后沉降及桥头跳车,提高了行车舒适性与安全性。(3)三维成像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成套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准确预报掌子面前方地质构造和不良地质体的空间分布位置,超前掌握隧道围岩类别及地质情况,确保隧道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整体稳定,达到设计的动态再优化和设计合理性有效验证,并控制施工、保证质量。(4) 研制定型可移动式喷淋养生台架,节约材料和用地。(5)率先在云南采用高速公路交通地理TGIS信息系统、绿色通道不停车检测系统、车辆高温检测系统等8大系统,为高速公路智能化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挖色立交——通向洱海东岸的旅游通道具有民族特色的双廊隧道,最大限度实现了洞门“零仰坡”长育大桥——全长3.5公里,为避免穿越洱海和避让村庄和农田,大丽高速公路指挥部优化设计改路为桥,沿山脚而建,节约耕地500余亩三、获奖情况1.2014年被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交通运输部评为“公路水运建设平安工程”。2.2016年被水利部授予“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3.2016年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奖3项(其中: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4.国家和部级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4项。5.QC成果奖15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10项)。6.国家专利17项。项目根据工程建设,开展了10多项科技攻关以及20余项“四新”技术应用,为保障大丽高速公路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文章来源:《云南地质》 网址: http://www.yndzzz.cn/qikandaodu/2021/0203/733.html



上一篇:清末云南新式教育起步历程探析 ——以《云南
下一篇:云南高速公路绿化养护管理研究

云南地质投稿 | 云南地质编辑部| 云南地质版面费 | 云南地质论文发表 | 云南地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云南地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