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黑玛湖的秘密

来源:云南地质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荒原红莲 版画/王洪峰 作 黑玛湖一号油井是一口科学探索井。它诞生以来,如同这片荒原曾经存在的黑玛湖一样,让人争论不休又困惑不已。 烟波浩渺的黑玛湖已成为历史,凝固成典

荒原红莲 版画/王洪峰 作

黑玛湖一号油井是一口科学探索井。它诞生以来,如同这片荒原曾经存在的黑玛湖一样,让人争论不休又困惑不已。

烟波浩渺的黑玛湖已成为历史,凝固成典籍中几行约略的文字。黑玛湖一号井所处的位置正是黑玛湖的湖心,只不过那里已是一片干涸的旷野,丛生的芦苇由于常年干旱少雨已是日渐稀少且长势颓唐。方圆几百里望不见绿树和人家。当年生活在黑玛湖畔的黑玛湖人在半个世纪中陆续迁徙他方,放弃祖辈依靠捕鱼和狩猎的生活方式,在某处绿洲耕种一块土地。黑玛湖一号井自从出油那天起,日产二百多吨油,多少年来稳定倾吐着黑色金子,而在它方圆几十公里的许多口探井全部落空。

最初,围绕黑玛湖荒原油气勘探就掀起过一场激烈的争论。反对到黑玛湖荒原(特别是深入到腹地)钻探石油的专家们说,黑玛湖荒原数亿年前曾是一片海洋,也曾生成很厚的生油层,但是年代太古老了,后来这片区域经历了几次巨烈的地质运动,特别是有一段火山集中爆发期,使得聚集成藏的油气被破坏殆尽,即使存在零星小油藏,地质构造肯定是如同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迷宫。其后的岁月里,西部石油勘探开发总部曾在荒原周边的山前地区打了一些资料井,获得的地质资料不断印证着专家们的观点。

黑玛湖一号井能够上钻是个异数。如果提交总部专家们进行论证,它无疑会胎死腹中。黑玛湖一号井以“科学探索”的名义,竟然巧妙地绕开总部满腹经纶的专家们,悄然开钻。消息传到总部,专家们立即嘲讽道:黑玛湖荒原上很快将诞生一口深达五千多米的干窟窿。

一年后,黑玛湖一号井在事先没有预兆的情况下,突然报出消息:出油了,而且高产稳产。消息传到总部,让很多人僵直了眼睛:这怎么可能?随后的一切仿佛顺理成章。少数坚持钻探黑玛湖荒原的专家们成为新宠,他们弹冠相庆,信誓旦旦地说,黑玛湖荒原地下蕴藏着丰富油气已经得到了证明,现在是撒大网抓大鱼的时机,那里是一座天然地下油库,举我们的双手吧,明天托起的是黑玛湖荒原的太阳!一场会战轰轰烈烈了好几年,结局是近十亿资金丢进黑玛湖荒原的米诺斯迷宫里。会战黯然收场后,争论却一波又一波地展开。

黑玛湖一号井日夜不息地流淌着黑色的石油,仿佛它的下面真有个大油库。它的存在,使得两派专家都如鲠在喉:如果说那里没有石油,黑玛湖一号井日夜不息倾吐的又是什么呢?如果说那里有石油,为什么同一地区打了十几口井全是干窟窿?随着争论的深入,双方都在心中深处有了莫名的恐惧,隐约看见远处一团黑暗,像天文学家描述的宇宙黑洞,这个黑洞慢慢张大嘴来,要吞噬一切。终于有一天,争论双方用一句玩笑话暂时握手言和:黑玛湖荒原的问题留待后人解决吧。散会之后,一位双鬓斑白的专家夹着大摞资料走出会场,喃喃自语道:再争论下去,我们所有找油的理论教科书恐怕都要重写。

黑玛湖一号井兀自站立在那片荒原深处,继续倾吐高产的石油,仿佛一棵生命顽强的胡杨树,屹立千年不死。这让人想起一个美丽的童话,有个小女孩儿穿上神奇的红舞鞋,在舞台上不知疲倦地跳起舞来,一刻也无法停下来,而且越来越疯狂,美丽的舞姿让人眼花缭乱。

黑玛湖一号井的诞生,与老甘直接相关,可以说是老甘用生命中三十多年岁月换来的。三十多年前,老甘带着十几名勘探队员,骑着骆驼走进那片荒原,此后的岁月里,老甘一直在那里从事野外勘探工作。总部历史陈列馆里有一帧经典照片,是老甘和勘探队员们初进黑玛湖荒原时留下的。他们身后是丘峦一样的骆驼,老甘很年轻,颀长的身材像白杨树般挺拔俊秀,穿着黑夹克和长筒马靴,白皙的瓜子脸上洋溢着蓬勃朝气,令人感觉这个年轻人不仅潇洒、自信,而且很张扬。现在的老甘,已经见不到当年的一点儿影子了。漫长的岁月里,他从勘探队长、大队长,到黑玛湖勘探分部经理,黑玛湖荒原勘探这块石头压驼了他的脊梁,不驯顺的头发已经被荒原上的风霜染成花白,阔脸盘黑而多皱,荒草一般的长眉下那双眼睛被一圈圈纹路包围着,几乎不再有笑的波光闪烁了,眼球经常射出冷峻的光来,让人联想起严冬时节荒原的卵石。

最初,黑玛湖石油勘探的第一场争论,老甘是“上马派”的主角,他的发言充满激情,丰富的想象力使他的发言备受诟病,前辈们委婉地批评他不像个勘探家而更像个诗人。专家们说,石油勘探是科学,要求我们科学地分析和严谨地思维。老甘后来写了几篇石油勘探方面的论文,也因为类似的原因被退稿。老甘心里明白,不便明说的理由是他的学术观念与主流相悖。此后,他不再费心写理论文章。他相信,只要黑玛湖荒原发现大油田,他那些尘封箱底的论文就会见到阳光。

文章来源:《云南地质》 网址: http://www.yndzzz.cn/qikandaodu/2021/0306/883.html



上一篇:地质童话两则
下一篇:边境民族地区中学学校管理工作探究

云南地质投稿 | 云南地质编辑部| 云南地质版面费 | 云南地质论文发表 | 云南地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云南地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