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云南绿春:么盘山上的“不落地”有机茶

来源:云南地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云南绿春:么盘山上的“不落地”有机茶 云南绿春:么盘山上的“不落地”有机茶 近年来,云南绿春县按照打造“绿色食品牌”、培育“一县一业”等策部署,因地制宜,把茶叶作为

  云南绿春:么盘山上的“不落地”有机茶

云南绿春:么盘山上的“不落地”有机茶

  近年来,云南绿春县按照打造“绿色食品牌”、培育“一县一业”等策部署,因地制宜,把茶叶作为“一县一业”支柱产业来抓,努力以茶叶产业为引领,实现促农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么盘山上,带大家了解马鹿塘茶叶加工厂负责人李文清种的“不落地”有机茶。

  么盘山位于大黑山镇西北部,海拔1250米,立体气候特征十分明显,适宜发展有机茶叶。

  2006年以前,李文清在普洱地区打工。在那里,他看到当地的茶叶管理得非常好,价格也喜人。经过了解,发现普洱地区的茶叶和自己家乡的没什么区别,就是管理方式存在差异,于是就萌生了种植有机茶的想法。

  回到家乡后,李文清致力于种植云抗10号茶种,面积约为300亩,并以生态有机立足产品质量,主要加工生产红茶、绿茶、白茶等,销往国内各大城市。在茶叶收购期,以5至8元的价格收购新叶,让周边200余户群众增加了茶叶收入。  

  云南绿春:么盘山上的“不落地”有机茶

  云南绿春:么盘山上的“不落地”有机茶

  由于李文清的有机茶在种植过程中,使用天然绿肥,采用传统的方法防治病虫害,以自然农耕为主,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合成农药和化肥;在加工过程中用自己特殊定制的器械,保留了茶的清香和甘醇的特性,所以主动上门收购的收购商络绎不绝。

  说起自己的有机茶为什么说“不落地”,李文清说,“不落地”顾名思义,就是茶叶从采摘、收购、筛选加工到制作包装,全程都没有沾到地面。

  在李文清的茶园,妇女们唱着山歌穿梭于茶树间,嫩绿的叶芽冒在枝头,被柔情似水的西摩洛妇女细细采下。

  经过十余年的精心培植和努力,李文清的马鹿塘茶叶加工厂于2020年7月正式建成投产,成功引导当地群众改变传统的茶叶管理模式,逐渐形成了以生态有机茶为主导的支柱产业。

  如今,300亩的有机茶年产茶1.3吨,年产值达50余万元,农忙时带动周边40余名群众就业,李文清打造出了属于自己、属于么盘山的特色有机茶品牌。

  近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指引下,大黑山镇嘎处村委会立足优势,团结带领辖区群众,在希望的田野上走上了“以茶助脱贫、以茶促增收、以茶保生态”的发展新路,发展茶叶5800亩,其中雪芽100号1450亩、云抗10号4350亩,是嘎处村委会上半山主要支柱产业。

  云南网通讯员 李建东 陈波福

文章来源:《云南地质》 网址: http://www.yndzzz.cn/zonghexinwen/2021/0415/1177.html



上一篇:云南江川:大街河再现水清岸绿美景
下一篇:云南绿春:积极探索“小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

云南地质投稿 | 云南地质编辑部| 云南地质版面费 | 云南地质论文发表 | 云南地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云南地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