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云南陆良:红色老区催开金色梦

来源:云南地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陆良县临时人民政府旧址 在滇东大地,云南第一平坝陆良不仅以其交通、气候、地势等优势获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还以其重要的战略区位承载了一段光荣而沉甸的红色革命史。

陆良县临时人民政府旧址

  在滇东大地,云南第一平坝陆良不仅以其交通、气候、地势等优势获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还以其重要的战略区位承载了一段光荣而沉甸的红色革命史。

  龙海革命老区位于陆良县城东面的山区,主要涵盖龙海乡和活水乡。解放战争中,这里是由中共云南省工委直接领导、陆良地下党组织创建的一块较早的革命根据地,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三支队诞生的摇篮。

  如今,这里留存有雨古协定纪念碑、小寨革命历史纪念馆、朱家壁纪念碑、陆良县临时人民政府旧址、陆良县后方医院遗址等革命遗存。

  一直以来,陆良供电部门以满足革命老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电力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力推进当地电网建设,提高供电服务水平,有力有效地助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谱写了一个个村民致富的金色梦和生态保护的绿色梦。

  红色的历史

  回溯云南的解放事业,陆良龙海、活水两乡是抹不开的一笔。

  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三支队在这里诞生,第一块游击根据地在这里开辟,地处沙锅村的陆良县临时人民政府一度领导着陆良、曲靖、沾益、平彝(富源)、罗平、师宗、马龙7县的游击革命战争;陆良县后方医院承担着医治周边区域革命战争负伤战士的使命。

  曾经,这里的革命如火如荼,演绎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智斗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历史故事,承载了军民团结、党和人民心连心的美好事迹。

  在小寨村,军爱民、民拥军,党群团结如一人的历史真真实实地在小村庄上演。人口不多的小村子,一度主动支援了4000多人的革命队伍。

  金色的梦

  龙海、活水是陆良县最偏远的两个乡镇,这里海拔高、气候凉,缺水、干旱等问题突出。长期以来,当地村民主要以种植烤烟蔬菜,养殖猪、羊等牲畜发展致富。

  在老区一路走来的发展历程中,电力充分发挥“先行官”的作用。“十三五”以来,南方电网云南曲靖陆良供电局共在陆良龙海革命老区投资6229万元,用以改造升级当地电网;“十四五”期间,计划投入资金3996万元,主要用于对两个乡镇10kV老旧线路进行全面改造、对35千伏双箐口变电站增容改造、对隐患、缺陷进行治理,同时进行低压户表改造、智能交费业务的推广和深化应用等,全面提升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率,更好满足老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电力需求。特别是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为解决一户人家的用电问题,投资数十万元,架设10余棵电杆的情况。

  在新台子村,400多户人家一度面临饮水难问题,种在地里的庄稼种子常年要等天降雨才能发芽。

  在电力部门的支持下,村里开挖了一口300米深的机井。如今,井里每小时出水200方,不仅彻底解决了饮水难问题,还为周边一万多亩土地提供了灌溉用水。

  “如此大的产业,主要靠电力支撑,家里钢磨、粉糠机、扎草机等一应俱全,省下的劳力不可估计。”村民段耀青靠着机井,在家搞起了酿酒的产业。如今,每年酿销酒水15吨,养了20多头猪、100多只羊,还栽种了20亩烤烟,每年纯收入20多万。

  上老虎箐村的杨德方因着机井抽水的便利,在新台子村后的山坡上租了300多亩土地,用水管将水抽到地里,种植蔬菜。市场不仅包括昆明、玉溪等省内城市,还开拓至重庆、湖北,年均营业收入80多万元。

  “对烤烟而言,电烤房就是转折点,不仅容量大、烤的烟叶多,安全,最重要的时,能够通过电脑板精准调节湿度温度,同样数量的烟叶,电烤房烤出来的,价格比土烤房烤的,要多卖一个倍还不止。”沙锅村的33岁的张梁静以烤烟种植为主,每年种40亩,加上他在村里跑大车的收入,年均有30多万。

  变绿的青山

  这些年来,让陆良闻名的不只是其“滇东明珠”的美誉、云南第一平坝的优势、美丽神奇的彩色沙林和悠久绚烂的历史,还有其闻名遐迩的“陆良八老”。

  “陆良八老”是龙海革命老区的8位普通的农村老人,他们用三十余年的时间,建成7400亩林场,带动群众累计植树造林13.6万亩,最后又无偿捐献给了国家。

  上世纪80年代末,大队民兵营长王小苗在带领民兵上花木山训练打靶时,发现偌大的山上,竟找不到一棵挂得上靶的树。

  回到村后,在取得大队的同意后,王小苗动员组织王德映、王云芳、王家德、王开和、王家云、王家寿、王长取等7人,进山种树。

文章来源:《云南地质》 网址: http://www.yndzzz.cn/zonghexinwen/2021/0519/1443.html



上一篇:云南女子摔跤队夺5张全运会决赛门票
下一篇:云南中医药助力老挝抗击疫情

云南地质投稿 | 云南地质编辑部| 云南地质版面费 | 云南地质论文发表 | 云南地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云南地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