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云南语文老师发现的猴哥家族 今年又添新成员了

来源:云南地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拍摄菲氏叶猴,没有任何人有我拍得多,全国也好,全世界也好。” 今年50岁的郑山河,是云南德宏州民族初级中学的语文教师,也是一名自然生态摄影师,菲氏叶猴中国最大种群发现者。

“拍摄菲氏叶猴,没有任何人有我拍得多,全国也好,全世界也好。”

今年50岁的郑山河,是云南德宏州民族初级中学的语文教师,也是一名自然生态摄影师,菲氏叶猴中国最大种群发现者。

郑山河2015年迷上生态摄影,常常趁周末去周边的山里采风。

2017年10月,郑山河驱车在盘山公路上爬行十几公里后,到达了芒市轩岗乡的一个村子,第一次从村民口中得知附近有一群不一样的“小猴子”,不同于黄色的猕猴,这群猴子毛发是灰色的,有些怀里还抱着金色的小猴子。下山回到家后,郑山河翻阅了资料,也咨询了一些专家,初步猜测是某种叶猴。这次行程在郑山河心里埋下了兴奋的种子。

接下来的3个月,郑山河把芒市周边的山里跑了个遍,每周都和村民一起去找,在山上被各种植物、石块划伤,有一次从山崖上滑下来,手臂上划开了一道10厘米长的口子,失了很多血。雨季拍摄时常常与毒蛇擦肩而过,被毒虫和蚂蝗咬是家常便饭。

郑山河在密林中拍摄

2018年1月初的一个周六,是郑山河生态摄影生涯里永远难忘的一天。在经历十多次进山拍摄之后,郑山河在芒市轩岗乡,终于第一次见到了村民口中的灰色猴子,它们身形小巧,毛发呈灰色,粉红的嘴唇映衬着白色的眼斑,看上去灵动可爱。郑山河兴奋地按下快门,生怕错过猴子们活动的珍贵画面。

郑山河拍到的菲氏叶猴母子

山里发现猴子消息一经传开,当地立即组织了调研和考察工作。半年后,中科院科研人员经过野外调查与研究确认,这群“养在深闺人未知”的猴子,为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菲氏叶猴,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单一区域内规模最大的菲氏叶猴种群。通过现场统计和比对拍摄到的影像资料,预估该群体数量在320只。

郑山河拍摄的菲氏叶猴猴群

为了保护这一珍稀物种,德宏州成立了专业的巡护队,并加大对当地社区的保护宣传。郑山河与当地环境部门一起努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保护行动,2020年10月,蚂蚁森林捐资与云南省绿色发展基金会一起设立了芒杏河公益保护地,全国1600万网友通过“人人一平米”的认领,为千里之外的菲氏叶猴守护家园。

芒杏河保护地的设立对周边村民生活也带来了巨大变化。上世纪90年代,迫于生计当地村民经常进山打猎,这些“灰猴子”也曾被当作猎物猎杀。知道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后,村民们从行动到观念上都发生了彻底转变。在当地社区和保护地工作人员的组织和培训下,村民们从靠山吃山向自然索取转而成为了守护森林的巡护员,这份工作为当地村民们带来了务农之外更稳定的收入,找到了一条就地就业的新路子。

当地村民组成的巡护员正在保护地巡护

经常和郑山河一同进山拍摄的巡护员小黄,曾经也会悄悄进山抓点野生动物。有一次和郑山河进山拍摄途中,小黄见到了一只母猴,抱着一只已经去世了一周的小猴,一直舍不得放下,而小猴都已经腐烂了。再过了15天过去,这只母猴仍然抱着这只小猴。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这一幕深深刻在小黄心里。这些通人性的野生动物,竟成了这个大山里的汉子,内心最柔软的一部分。他说,甚至晚上做梦梦到那一幕都会哭。 巡护员们已经把这群猴子当作了亲密的伙伴,从内心喜欢上了这群大自然的精灵。

村民小黄见到母猴抱着死去的小猴后落泪

保护地也成为了自然科学教育的实践点,很多周边甚至外地的学校组织了小学生来了解的菲氏叶猴,学习自然知识。在蚂蚁森林参与了芒杏河保护地面积认领的网友,从全国各地赶来组成观猴团,带动了当地生态旅游,当地的蜂蜜、石斛等原生态土特产也因此销到了大山之外。菲氏叶猴走红之后,当地还开发了以猴子命名的生态红茶,未来也有可能通过蚂蚁森林推广到全国,所有收益将再次用于菲氏叶猴的保护。

巡护员正在为外地学习团讲解

今年六五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执委办指导下,蚂蚁森林将联合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中国国家地理等公益组织,联合推出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从6月份开始,在支付宝下拉页每天为网友们更新一篇关于中国野生动物的科普小故事,通过唤醒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号召网友一起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

文章来源:《云南地质》 网址: http://www.yndzzz.cn/zonghexinwen/2021/0611/1623.html



上一篇:云南双柏5.1级地震造成2人受伤 2669间房屋受损
下一篇:云南北上野象“火出圈”,一只公象离群4天,专

云南地质投稿 | 云南地质编辑部| 云南地质版面费 | 云南地质论文发表 | 云南地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云南地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