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云南地质》栏目设置[05/29]
- · 《云南地质》数据库收录[05/29]
- · 《云南地质》收稿方向[05/29]
- · 《云南地质》投稿方式[05/29]
- · 《云南地质》征稿要求[05/29]
- · 《云南地质》刊物宗旨[05/29]
云南西盟:新发展理念引领文旅产业发展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三区”人才引导帮助基层文化工作者开展工作,提高业余艺术爱好者的艺术水平、业务素质和组织策划能力。李毅摄 “虽然辛苦,但很勇敢;但很辛苦,而且是玉。”用这句话来形容
“三区”人才引导帮助基层文化工作者开展工作,提高业余艺术爱好者的艺术水平、业务素质和组织策划能力。李毅摄
“虽然辛苦,但很勇敢;但很辛苦,而且是玉。”用这句话来形容云南省西盟县近年来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再合适不过了。
文化旅游与人民幸福指数息息相关。 “十三五”期间,西盟县坚持新发展理念,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深耕文化内涵,大力推进“旅游为主”“统筹城乡”战略,着力提升旅游品质,打造旅游品牌体系,在挑战中发现新机遇,开辟新局。全县文化旅游工作也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
2017年11月12日晚,大型佤舞诗《阿佤人再唱新歌》在云南大剧院上演。该剧是云南省第十四届新剧目演出之一。人民网 虎遵会摄
过去五年,文旅产业交出了一份辉煌的成绩单
在脱贫攻坚中,西盟县优先在贫困村或周边地区开展文化旅游项目,吸纳贫困人口,增加收入。引导全县特色农家乐、星级酒店、特色餐饮店、宾馆、餐饮等层外旅游企业优先聘用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支持全县民族文化传承人招收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青年从事民族工艺品等旅游产品开发;选拔具有舞蹈表演和音乐创作专业特长的文化辅导员和“三区”人才,指导和帮助基层文化工作者开展工作,提高业余文艺爱好者的艺术水平、业务素质和组织策划能力。
在勐索镇板木村和勐卡镇板哲村实施以200户为重点的文旅产业扶贫培训项目,使每户至少一人掌握民族歌舞表演技能,引领技能的运用。
目前,全县39个村(社区)共有40家“农家书店”,所有行政村(社区)已实现全覆盖。五年来,全县共完成5期农村文艺骨干培训班,吸纳贫困群众1750人参加文艺演出,增加收入17.98万元。
在弘扬文化惠民方面,西盟县整合县民族文化工作队、农村文艺演出队等资源,将文艺演出深入基层、学校、企业,安排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节目,弘扬文化。人民平安幸福、文化造福人民的美丽画卷正在各个乡镇慢慢展开。展览、图书、节目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播下了文化的种子,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有力支撑。
五年来,我们完成了“深入生活、扎根基层”文化使命送戏下乡700场演出,观众超过36万人次。今年以来,从城市到农村,从企业到社区,全县各乡镇都组织了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载歌载舞庆祝党的百年诞辰。
音乐剧《阿波人唱新歌》在昆明首演,引发各界热议,好评如潮。剧目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得到了艺术界专家和公众评论家的广泛认可。一曲优美的旋律唱响了人民的心声,展现了西盟文化建设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活动顺利开展。耶布拉摄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顺利开展,民间艺术成果显着
“每年县里都组织我们参加佤族挂毯培训,让我们接触到不同的挂毯技艺,也带我们去其他县交流学习。我们把新技术带回村里“希望佤毯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让我们的女性可以靠它发家致富,增加收入。”傣族老手艺的市级传承人,翁嘎克镇英拉村村民赛德纳荣。
五年来,西盟县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发掘、收藏、调查、普查、整理、遗失修复等工作,进一步掌握和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和保护发展状况省、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给予大力支持,“佤锦技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清单。
随着西盟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佤锦已成为佤族最具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并上市销售,形成了文化品牌效应,不仅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且也获得了可观的收入。
西盟风光。照片由西萌融媒体中心提供
探索全球旅游,推动新业态
“现在农村的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都很好,真是一个美丽的村庄。我们很多村民不出门就可以旅游。我们的村庄到处都是风景,住在西盟真的很幸福。” ”村民王迎新说。
一山一河入画卷,一步一景,一景悦心。五年来,西盟县始终把传承历史、延续民族文化遗产作为城市建设的总基调。在特色风格的建筑设计上,强调传统“形”与民族“文”的融合,采用佤族传统建筑。以原型为基础,从佤族建筑、服饰、祭祀、生产、生活中提取图腾元素,应用于建筑民族特色的重建。
文章来源:《云南地质》 网址: http://www.yndzzz.cn/zonghexinwen/2021/0626/1704.html
上一篇:云南曲靖暴雨袭城救护车受阻,消防员用皮划艇
下一篇:云南这百年